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消息,为加强锂电池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电子信息司修订了《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形成《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简称《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明确,本规范条件为引导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旨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规范从产业布局、生产经营、产品性能、安全管理、环保、社会责任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适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生产企业。
湖南长沙望城区先进储能产业链链长李卫锋表示,《征求意见稿》优化了锂电池及主材的技术标准,鼓励企业减少过度扩产,避免无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锂电行业受到资本追捧,产能快速扩张。中航证券研报指出,2018年至2022年,锂电池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上游锂资源33.6%、中游材料57.1%、动力电池66.8%、下游新能源汽车53.5%。
产能扩张与终端需求错配导致阶段性产能过剩,引发行业内卷式竞争和库存出清。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健康发展,《征求意见稿》提出“一降一升”的规划建议,降低重复产能建设,提高新入产能门槛。
在产能布局和项目设立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锂电池企业及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产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生产经营、技术条件和工艺水平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例如,企业研发及工艺改进费用应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应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等。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教授张佳峰表示,目前有些企业实际产量尚未达到50%,意味着准入门槛提高;正负极企业磁性异物标准需达到10ppb级别,需要较高的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工艺要求。
李卫锋认为,《征求意见稿》对锂电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三重意义:一是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二是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企业为达到技术标准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同时下游企业也会选择更高质量的原材料供应商,提升中国锂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
锂电池行业亟需绿色发展,而合理控制产能和技术创新则是关键。通过这些举措,行业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随着《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劣质重复产能在加速被淘汰。拥有先发优势的锂电头部企业和有前瞻布局的产业集群迎来了发展良机。
湖南裕能作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龙头企业,其国内市场份额已超 30%。公司董秘汪咏梅表示,公司的优势在于一体化、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和规模优势。
长远锂科是国内最早投身三元正极材料研发和生产的企业之一,其市场份额一直位居行业前列。董秘曾科表示,公司将继续紧跟市场趋势,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强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提前布局形成锂电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也将成为行业重点。以望城经济开发区为例,锂电产业是其主导产业链之一。园区表示,将巩固企业市场地位,强链补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高质量发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